在近日公布的省级科学技术奖名单中,某声学研发团队的“复杂场景噪声分离技术”项目荣获一等奖。这项历时五年的研究,成功解决了工业现场多声源混杂解析的世纪难题。
技术突破源于对生物听觉机理的借鉴。团队模仿人耳听觉中枢的掩蔽效应,开发出分层解析算法:层通过深度学习识别背景噪声特征,第二层采用波束成形技术定位目标声源,第三层结合振动信号验证解析结果。在汽车试验场的实测中,系统从43个混杂声源中准确分离出变速箱的异响成分,定位精度达0.5米。
该技术已形成多领域应用方案。家电企业用于找出冰箱压缩机的高频共振点,使产品噪声通过率提升28%;环保部门借助其排查城市快速路的轮胎噪声贡献度,为路面材料改造提供数据支撑。更值得期待的是医疗应用——团队正与耳科医院合作,开发基于该技术的耳鸣客观检测设备。
奖项背后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果。项目联合了3所高校的声学研究所,累计获得12项发明专利,并参与制定2项标准。评审专家认为,这项技术使我国在声源分离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,预计将带动相关产业增值超百亿元。